close

壹米伍叁今天在滑臉書時看到了朋友在牆上PO了一篇文章,寫道: 買手不是簡簡單單就能當的。並分享了一則影片。

影片是由一名youtuber所發,內容是拍攝關於台灣人去韓國東大門批貨的情景,但是呢~壹米伍叁這篇文的重點並非討論如何到東大門批貨(呃  那A?!),也並非討論如何成為一名買手(阿不布蘭妮....是?!)

咳咳,壹米伍叁想說的是曾在台灣服裝界占有舉足輕重地位,於台北時裝產業中喊水會結凍的五分埔,曾經為台灣帶來了許多財富及就業機會的成衣批發中心,如今卻已是年華老去,如白髮婆娑的老太太了...

這個曾在壹米伍叁心中代表著每年年前或換季時務必要去大肆血拚一番才能回家的購衣中心已漸遠去,它已走向日落的黃昏,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2015年短短一年間五分埔已倒閉了200家店。

而今更是門可羅雀,以往店家趾高氣昂不賣散客,或五件以下衣服不給買的情景已幾乎不複見,取而代之的是充斥網路上的各種新興電商、韓貨代購買家等。

 

台灣時尚(咳咳 紡織產業)逐漸沒落,呃....或者我們也不能說沒落,而是其他亞洲國家都漸漸起飛了,而停滯不前的我們就逐漸被拋諸腦後了.... :(

壹米伍叁姑且自以為是地以五分埔為縮影來推演一下整個服裝產業景況,然後剖析一下退步的原因吧~

先說說五分埔面臨的衝擊&目前的景況~

衝擊一, 中國大陸成衣製造的崛起: 80年代原以批發及販售台灣成衣為主的五分埔,開始進口韓國、香港貨,而這些貨本就是大陸製造,因此許多中盤及零售商最終當然是選擇直接前往大陸批貨,賺取更多的利潤。

衝擊二, 網路科技的發達: 科技進步,人們購買方式的轉變,兩千年後網路的普及,許多對成衣業中稍有知識的都開始自行前往大陸下訂單,自營品牌或批發來賣,讓許多大小電商/巷弄小店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而淘寶等網路購物中心的開始也是讓五分蒲逐漸沒落的原因。

景況: 五分埔商圈現在的韓品佔了6成,再來是大陸製造,MIT僅剩1成,台灣成衣人才流失、工資越來越高,所以我們的成衣產業鏈已經出現了大大的斷層啦(天!   好深的峽谷阿!!)。

可不要以為這不重要唷,對服裝產業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美國現在的情景,人家他們現在可是開始後悔當初把成衣產業鏈一個不剩的大量移往亞洲便宜區,現在川普老兒開始不斷呼籲美國製造了阿~~~

 

好喔,我們先跳開一下台灣時尚沒落原因的討論,轉來看一下K-POP文化潮流成功的因素~(因為壹米伍叁覺得~從看~~韓國時尚的成功也可窺探出台灣時尚沒落的原因同時做為成長的借鏡~)


一位研究韓國政治與文化的香港學者,鍾樂偉,說起20、30年前的首爾街頭時,曾說那時韓國的年輕人穿的都僅是同樣款式的「工人服」,但現在已脫胎換骨成了時尚之都了

甚至在歐美及日本時尚圈帶起了一股潮流,K-POP已不容忽視囉~

"做品牌",基本上就是一個造神運動,創造了神,那還不是你說什麼是什麼~對吧! 怎麼賺進大把鈔票?不就從這來~所以大家才要搶做品牌阿

K-POP造神運動一: 傳播。近十年來,藉由偶像團體和韓電視劇創造「韓流」,K-Pop文化,包括以當紅明星的機場時尚、私服穿搭,以及戲劇角色的造型等,都是韓國時尚產業的最佳宣傳方式~

K-POP造神運動二: 產官合作。政府和企業的巨額投資是時裝界一大助力,大集團的資助及戲劇、偶像明星的宣傳,政府的傾力栽培等,2010年首爾獲得世界設計之都的殊榮就是一例子。

官 => 除首爾服裝週,文化教育與觀光部底下的創意文化振興院(KOCCA)以及由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紡織業公會合辦一起培育新一代年輕設計師的「韓國時裝設計大獎」都是相當成功的例子。

產 =>代理知名韓國服裝品牌HAZZYS的滿心企業公關經理張令瑜說:  LG集團本身有經紀公司,固定贊助給特定藝人,如韓劇『嫉妒的化身』男主角穿的衣服,能明顯看出韓國娛樂圈與時裝圈有很大的結合,不只韓劇還包括韓星平時穿著與出席活動的服裝,這是與日本最不同的地方,能吸引更多人去關注。

K-POP造神運動三: 抓住突破點。韓國趁日本經濟低迷時,急起直追,在創意上增加許多比起日本更多元奔放的韓國品牌,新奇的設計靈感抓住了大眾的目光。

 

在國際間備受矚目的韓國品牌:

1. 以寬大輪廓和街頭文化為設計主軸,多次走上巴黎男裝周的設計品牌JUUN.J,擁有Rihanna及G-dragon等著名粉絲。

(圖/WooYoungmi 2018秋冬系列。)


2. Wooyoungmi, 以女性的角度創立男裝品牌,致力打造前衛與優雅並存的男性時裝。

(WooYoungmi 2018春夏系列 , Instagram)

3. Blindness, 曾經入圍LVMH設計大獎,在每季首爾時裝周中成為備受媒體與國際買家關注的時裝品牌之一,致力打破男女裝界線,打造無性別限制的時裝王國。

(應該不難看出這是個男模吧?)

(圖/Blindness 2018春夏系列。)


4. Pushbutton, 在韓國深受明星喜愛,設計師Park Seung Gun在創立品牌之前曾當過歌手。大膽用色以及玩味十足的剪裁,新穎設計風格,被視為韓國時裝中的一套獨特美學,
連PUMA以及義大利知名選物店10CorsoComo都被它吸引,與Pushbutton共同合作聯名作品。

(圖/Pushbutton 2018春夏系列。)


5. Ordinary People, 男裝線條前衛、剪裁俐落,品牌款式簡潔有力的高級男裝。設計師Jang Hyeong Cheol對布料相當講究,從服裝輪廓上可看出設計師的別出心裁。

這五個國際性的韓國品牌,大家覺得如何? 是滿屌的啦,但台灣也不輸阿,只是能見度不高 > < 哭~~

 

那麼話說回來,韓國是怎麼用時尚軟實力來拚經濟的呢?

銘傳經濟系-副教授王光賢說道: 1990年代,韓國以大型企業進行營運活動,政府用許多政策吸引廠商轉向出口為主的國際貿易,在大規模生產的成本節省,加上出口市場擴充,使韓國專注在薄利多銷的模式中。

2000年後,韓國各產業全面轉向全球化,為適應各國家與市場需求,逼迫韓國企業投入更多的研發與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這當中,韓國在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紡織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韓國身為全球第三大紡織業出口國,在賺進大筆外匯後並沒有停下改革的腳步,接著便是「品牌化」,也就是創造高附加價值的階段。

大家都知道,品牌化很容易受到歐美、日本大型品牌的擠壓,所以韓國紡織業選擇走向如ZARA的做法,快、狠、準的推出新潮流、新產品,與歐美大型品牌的萬年不變經典款不同,也藉此做出市場區隔。

到現在,整個亞洲都在瘋韓流,各位客官兒們說說韓國是怎麼用時尚軟實力拚經濟呢? 不言而喻了吧

 

好囉~整個劇情演到這裡,也該到大結局了~ 壹米伍叁就來總結一下台灣紡織業&時尚業(呃...算有嗎? XD)

台灣紡織業曾在60年代快速成長,搶下低價成衣出口市場,發展程度和當時主攻高端時裝的日本不相上下,而該時期經歷韓戰的韓國,受台、日夾擊,紡織製品只能內銷。

然而韓國十年的勵精圖治,如今台灣紡織卻顯得疲軟不振,要談走向品牌化、國際化更是有點難....。

我們再次引用銘傳經濟系副教授王光賢對此現況的想法,他表示:「韓國的經濟發展核心雖不會在紡織業,但紡織業占有一定比例,對國家經濟有一定的貢獻。台灣的部份,貢獻度卻相對少得可憐,這也許不是台灣的錯,而是一種選擇而已,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下,看到有便宜的國外生產基地,又加上政府的忽視,不去才有鬼咧。」

 

此外,呃,壹米伍叁也說說自己淺薄的想法,台灣目前還是無法走出代工思維,許多紡織大廠(無論布料或是成衣),還是無法忍受培養品牌時不斷砸錢,無法快速回收的痛苦時期,同時政府的不夠重視,讓有心做事的人左支右絀(西有大陸北有韓國、日本...)

壹米伍叁曾經在輔大織品行銷學院,蔡淑梨院長,的指導下與同學們一起完成一份作業,是討論關比較&分析他國與台灣時尚產業的議題。相關文章看這裡

當中,也導出類似的結論;台灣的時尚(或者可說紡織業),還需要更多政府的幫忙以及企業間的互相合作,否則就算學培養了許多人才,也是只能尋求國外的資源,在國外發光發熱(哭哭阿~~)

現在的台灣紡織業似乎有個機會,就是機能布料,全球都知道台灣機能布料目前在全球市占率高達7成,讓台灣重拾了「紡織矽谷」的榮光,但不能只是注重生產,若無法品牌化,依然很難在國際間發光....T^T

Anyway, 無論是否以機能為主打,壹米伍叁真的很想看到有一天,台灣MIT品牌也能躍上國際,在國際時尚業中佔有一席之地,同時五分埔商圈能在拾回當年的榮耀~~

 

這次的文章是嚴肅了點兒~但紡織這產業關乎於許多人,也曾是許多國家經濟起飛的大功臣(畢竟民生必需品的食衣住行中佔了五分之一,甚至可說是包含了人類精神所需的育與樂),讓壹米伍叁實在很想談談它啊~~

希望大家喜歡囉~

 

 

 

arrow
arrow

    壹米伍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